降本增效,顾名思义,就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。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就是合理规划有限的工资,降低生活成本,提升生活质量。而对于企业来说,就是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,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经济效益,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。
今年是公司的难关,更是公司面临更加繁重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任务的一年。多年来,公司一直注重开展降本增效活动,从公司层面的宣传到员工日常工作中的行动,从传统成本管理到“大成本、系统成本”的开展,从合理化建议的实施到小改小革的突破,一件件事例无不是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落实降本增效活动的体现。
看,有这样一群人在我们身边,运营掌舵人员梁军、曹爱新、代斌等人,提出降电耗该合理化建议可行方案的实施,既保证了人员安全照明劳动,又同时使生产正常运行,同时达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。
或许有人会问:“我只是一名普通职工,我能做什么,我该怎么做?”答案其实很简单:从我做起,从自身岗位做起,从点滴做起,从小事做起!这是公司赋予我们的要求,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。
“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”。降本增效,从你做起、从我做起、从点滴做起、从小事做起,哪怕是随手关灯节约的一度电,顺手拧紧龙头节约的一滴水、还是回收废旧的一颗螺丝钉,一切支出皆成本、一切节支皆利润。
我的岗位是中控操作工,我也问自己,在降本增效工作中我能做些什么呢?我没有雄心壮志,也没有宏伟计划,我的想法很简单,从自身岗位工作出发,从小事做起,脚踏实地,勤勉工作,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,不断提高岗位业务技能,提高工作效率,围绕岗位工作内容尽可能的挖掘降本增效的潜力。
精细化操作,是中控工作降本增效的关键。在日常操作中,我会密切关注各项工艺参数,在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,寻找优化操作的空间。就像精馏单元醋酸乙烯系统的操作,我会仔细观察回流量与蒸汽用量之间的关系,适当降低回流量,让塔的蒸汽用量随之降低,实现蒸汽的节约。每一次精心调整,虽然看似微不足道,但长期积累下来,就能为公司节省可观的能源成本。
保障装置平稳运行,也是我为降本增效贡献力量的重要方式。我会时刻坚守在监控屏幕前,认真监盘,对煤浆浓度进行精准控制,密切关注气化炉运行参数,及时进行调节,确保工况稳定,避免有效气放空。同时,我会加强与外操同事的联系,保持信息畅通,一旦发现生产异常,立即协同处理,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,避免装置非计划停车。因为每一次装置停车,都伴随着高昂的成本消耗和生产损失,而平稳运行的装置,就是降本增效的有力保障。
在岗位操作中,我还会通过精益调节,减少资源浪费。比如在处理再生酸碱浓度、用量和时间等参数时,我会根据实际生产情况,不断摸索优化,延长装置制水周期,降低酸碱耗量,减少水资源的浪费,确保外供二级除盐水质量稳定。这样一来,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,还响应了公司绿色发展、节能减排的号召。
我也会时刻留意工作中的细节,避免资源浪费。对于一些关键部位频繁接触且磨损较多的垫片,及时更换新垫片,确保设备的密封性和正常运行;而对于磨损较小、密封面完好的旧垫片,我会收集起来,在气相导淋法兰口、气象排液阀盲盖处等要求相对较低的地方重复使用,减少垫片的损耗。这些小小的举动,虽然看似不起眼,但汇聚起来就是对公司降本增效实实在在的贡献。
夏季园区用水量大,循环水用量上升、蒸发量大,我会根据实际情况,及时开大循环水泵出口阀,将1#、2#、3#循环补水泵负荷提至最大,让4#循环补水泵正常备用,通过这样的操作调整,降低水泵电耗。同时,我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,苦练基本功,做到精细化操作,保证生产的高产、稳产,减少设备空转频率,节省电耗,从各个方面为公司的增效添砖加瓦。
降本增效,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位员工切实行动起来。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岗位出发,从点滴小事做起,增强节约意识,积极探索创新,就一定能汇聚成推动公司发展的强大力量,帮助公司度过难关,实现更加辉煌的明天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为公司的降本增效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