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清晨七点,城市从沉睡中苏醒,乙炔装置的检修人员套上沾满油污的工作服,扳手在掌心留下的油渍还未擦去,那低沉而平稳的敲打声,是化工厂检修人员耳中最动人的乐章。空气中弥漫着化学物质特有的气味,混合着金属的铁锈味——这是化工厂检修期间最熟悉的味道。
装置的安全早会上,安全员反复强调着今日作业要点:“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通风检测,高空作业务必系好安全带。”这些规定早已刻入骨髓,但每次开工前仍需默念一遍。晨曦微露,我们已如士兵般各就各位。
今日任务是一期八号发生器进行内部检修,发生器加水管线酸洗,中和塔碱泵出口阀门更换等。作业负责人需率先进入发生器内部排查。办理受限空间作业票、气体检测、隔离上锁……每道程序都关乎生死。当我沿着狭窄的人孔钻入发生器时,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钢铁世界。手持防爆灯,仔细检查每一条耙齿、每一个托盘。内壁上结着的坚硬电石泥结垢物,需用风镐一点一点剔除,耙齿有损坏的,需要一个一个的更换,锤击声在密闭空间内回荡,震耳欲聋。汗水很快浸透全身,专注让不适忘记。
检修工作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力气,而在于对细节的把控。每颗螺栓的紧固力矩、每个垫片的安装方向、每道密封的均匀压紧——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,都关系着装置未来一至两年的运行安全。我记得有维修师傅说过:“检修工手里握着的是装置的寿命,更是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。” 这句话在检修工作中体会尤为深刻。
在化工厂,安全是检修工作的生命线。每次受限空间作业前,我们都会用盲板进行物理隔离,而不是简单地关闭阀门;每次高处作业,安全带永远双钩交替使用;每次电气作业,严格执行停电、验电、挂牌上锁程序。这些看似繁琐的规定,都是用鲜血换来的经验。
化工厂检修从来不是单打独斗。今日发生器的检修,发生器内需要人工清理杂物,安装耙齿和托盘,而外部需同步处理加水管线。团队默契配合让工作效率成倍提升。检修现场就像一个大舞台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。一位年轻员工说,“作为新人,我跟着老师傅学到了很多实用技能,比如如何辨别螺栓的紧固力度,如何判断设备运行状态。”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,检修团队保持着乐观精神。午餐时间,大家围坐在一起,分享着工作中的趣事。尽管脸上带着疲惫,但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敬业和执着的光芒。
有人形容化工厂检修工是“设备医生”,我深以为然。就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,我们需要通过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诊断设备病因,然后“对症下药”。“望”是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和外观特征;“闻”是留意异常气味;“问”是了解设备历史运行情况;“切”是通过仪器检测和手动检查判断设备状况。
每当完成一台设备的检修,看着它重新投入运行,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。这不仅是完成一项工作,更是对工厂安全生产的承诺,对社会责任的担当。化工厂检修工作脏、累、险,三班倒是常态。因检修任务重,管理人员取消休息。当孩子电话里问“爸爸什么时候回家”时,心中满是愧疚。但看到装置恢复正常,那种欣慰抵消了所有疲惫。
今天的检修工作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检修记录整理、备件消耗统计、检修经验总结,这些“后台工作”同样重要。它们将为下一次检修提供宝贵参考,形成良性循环。
下班路上,朝阳初升。化工厂的设备永不停歇,检修工的责任永不卸下。但看着这座城市在晨曦中苏醒,看着人们开始新一天的生活,我知道,我们的不眠之夜是值得的。